毒品案件受刑人在監獄,忘了自己是誰也忘了回家的路

Narconon Yunlin
(照片:SynthEx/Shutterstock.com)

我是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的執行長,林芯瑩。因工作性質,時常受邀至學校、監獄系統、公家機關中演講,這次與家庭教育中心結緣,合作至監獄帶「親職教養讀書會」,透過親職教養和覺察來協助受刑人調整自己,恢復跟家人間的緊繃關係。

不起眼的受刑人 默默展現自己貼心一面

其中有一位受刑人阿德,讓我印象深刻。他在人群中顯得很不起眼,當然他也不想被注意到。我會注意到他,是因為他總是非常認真的聽我演講,從眼神中看的出來他正在”思考”。 但只要我點名請阿德分享心得,他就會露出嚇一跳、害羞的神情,並搖頭拒絕。

當阿德身邊年紀大的受刑人要起身上廁所時,阿德會恭敬的起立,用手護著長輩前進,這樣默默的貼心舉動,讓我忍不住對他感到好奇。

空白的心得紙 毒癮受刑人阿德的悲傷童年

每次讀書會結束,我會發心得紙給大家,但是阿德連續三次都交了空白紙。第三次收到他的空白心得單,我忍不住問阿德:「阿德,你怎麼沒寫心得?」

阿德靦腆的笑了笑,小聲地說:「我沒有心得。」

我說:「我不相信,我觀察到你今天聽我演講時,有一段滿受感動的呀!」

阿德非常驚訝我有在注意他,顯得有些不知所措,我連忙追問:「所以是什麼部分讓你感動?這也可以是心得!」他這才小聲的說:「我不太會寫字啦,不知道怎麼寫……。」

我一聽,自告奮勇的表示可以幫他寫下來,只要他願意跟我分享!

娓娓道來 阿德的曲折成長故事

以下是阿德的口述:

我從小就住在家扶的安置機構,爸爸很早就過世,媽媽離家出走,再也沒有回來過。我本來和阿嬤一起住,阿嬤年紀大了,管不動我,我就被放在家扶,後來闖了很多禍啦…從少年感化院一路關到成人監獄,在監獄進進出出。

總共差不多關了10幾年(寫這篇文章的2023年,阿德才26歲),我有一個女朋友,她也是從小關到大。我們兩個就是一個進監獄、一個出監,彼此來回錯開,所以沒什麼時間相處…

講到女友,阿德若有所思,頓了一下,才說:

上一次我女朋友出獄後,用到安仔(安非他命),我本來想要救她,結果自己也用下去了(安仔),吸了毒,才知道原來人生可以這麼快樂。

老師,我覺得毒品就是發明來給人吸的,超爽!

難以想像的人生 確實存在你我之間

會說出這一番話的阿德,實在難以想像他的童年,有多巨大的磨難圍繞著他……在學校受挫時,回家空空蕩蕩、沒人安慰,更不會有大人幫他緩解人際間的焦慮感和清除學習上的困惑,導致他不會注音符號,也寫不出國字來表達心聲。

一個無法學習的人,生存(工作)的能力有限。他看不懂路上的交通號誌,所以他從台南騎車到嘉義,沿路被開了一萬塊錢的罰單;他聽不懂主管的指示,總在試用期間就被fire。

所以對阿德來說,最好的謀生之道,就是跟著一位老大,乖乖聽命行事,幫人處理骯髒齷齪的事,也讓老大照顧他的餘生。

阿德不是壞人,但他是一個文盲,無法為自己發聲,無法學習。聽著他的口述,寫下心得的我,眼眶紅紅的,鼻子酸酸的,很想哭。

我在演講時,總是特別注意自己的用字遣詞,盡可能的簡單、直白,目的就是要讓像阿德這樣的人,可以真正理解內容,為他們帶來一些啟發和新的想法,希望能逐漸激起這些人”想要學習”的動機,這樣未來才能有新的轉機。

下課前,我對阿德說:

我不要你再回來這裡,監獄不是你的家!

林芯瑩 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 執行長

從事助人戒毒工作超過16年,從家扶基金會不幸少女安置機構的輔導員,到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執行長,幫助許多人從谷底翻身。

身兼 品格官與執行長兩個身分,林芯瑩總是運用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幫助身邊的人。

她同時也是老公陳勝吉的戒毒推手,幫助老公戒毒成功後,在老公的家鄉雲林設立了戒毒機構,立志要幫助更多被毒酒癮困住的人,再造全新人生!


林芯瑩

作家

從事助人戒毒工作超過16年,從家扶基金會不幸少女安置機構的輔導員,到那可拿雲林戒毒機構執行長,幫助許多人從谷底翻身,身兼 品格官與執行長兩個身分,林芯瑩總是運用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幫助身邊的人。她同時也是老公陳勝吉的戒毒推手,幫助老公戒毒成功後,在老公的家鄉雲林設立了戒毒機構,立志要幫助更多被毒酒癮困住的人,再造全新人生!
閱讀更多內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