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毒14年,他用親身故事教孩子選擇光明的路

「人生沒有後悔藥,你只能不斷往前。修正錯誤還是繼續沉淪,都是一種選擇,但這個選擇會改變你的一生。」這是宇翔最常對人說的一句話。四十三歲的他,如今笑容自信、談吐穩重,已經成功戒毒十六年。然而,誰也想不到,他的青春歲月曾被毒品吞噬長達十四年。
青少年吸毒的起點,往往只是「同儕的影響」
「我第一次接觸毒品,是國中同學帶的。」宇翔回憶,當時他身邊的那位同學家境複雜,父母雙雙吸毒,家庭氣氛充滿爭吵與暴力,「他痛恨自己的爸媽,覺得他們沒擔當,但諷刺的是,他自己卻也走上相同的路。」
那位同學性格外向、行事海派,常招呼同伴到家裡吸毒,甚至免費提供毒品,很快便成為班上的「領頭人」。對青少年而言,團體歸屬感與「接近有權力的人」是很有吸引力的事,許多班上的孩子為了不被霸凌、想融入群體,也紛紛加入。宇翔,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,誤入歧途。
「那時候覺得,只是玩一下,不會怎樣。」他苦笑著說,「但一旦碰了毒,後悔就已經來不及。」
仇視吸毒父母,卻不知不覺複製他們的人生
在長期吸毒的過程中,宇翔開始對自己產生強烈的矛盾與羞恥。他清楚地記得,那位帶領他吸毒的同學曾經如何痛斥父母吸毒,但他自己後來卻重演了相同的悲劇。「有時我會想,如果能回到過去,我一定會問他一句:你想過和你父母一樣的生活嗎?」宇翔語氣沉重。
宇翔自己也因為毒癮,人生越走越錯,這份懊悔,成了他後來願意面對戒毒的關鍵契機。經過多次失敗與掙扎,他終於鼓起勇氣,走進戒毒中心,接受系統化的輔導與課程。那段時間,他不只戒除了生理與心理上的依賴,更重新學會如何與人溝通、理解自己的情緒,並逐漸建立起自我價值觀。
用自己的故事,走進校園當反毒講師
戒毒成功後的宇翔,成為戒毒機構的反毒志工,到各地學校巡迴演講。他用親身的經歷告訴青少年:「你可能會遇到朋友誘惑,可能覺得毒品很新奇,但請記得,能做出正確選擇的人,只有你自己。不要為了一時耍帥而毀掉未來。」
他最常提起的一句話是:「躲在黑暗裡做虧心事,一輩子見不得光的感覺,非常痛苦。」這樣的真誠,讓許多孩子聽完後印象深刻,甚至主動向他請教。宇翔說,能讓年輕人少走一點彎路,就是他堅持分享的最大動力。
家人失望的孩子,變成母親的心靈支柱
前幾年年,宇翔的母親被診斷出乳癌第二期,對這個家庭無疑是巨大的衝擊。宇翔回憶:「當下媽媽情緒崩潰,但我沒有慌。我查了很多資料,陪她了解每個療程的過程與副作用,慢慢引導她面對現實。」
他語氣柔和卻堅定:「那時我突然想到,如果我當年沒有戒毒成功、還沉迷在毒癮裡,我媽媽得一邊對抗癌症,一邊面對吸毒的兒子,會有多痛苦?」這個念頭讓他幾乎落淚,也更加珍惜現在能夠「被信任、被依靠」的自己。
母親康復後,曾緊緊握著宇翔的手,對他說:「謝謝你這些年沒有放棄自己,也沒有放棄我。」那一刻,宇翔深刻體會,戒毒不只是讓自己重生,更是讓整個家庭獲得新的希望。
戒毒不是結束,而是全新人生的起點
回望過去的日子,宇翔感觸萬千。毒癮讓他失去了青春與尊嚴,但戒毒讓他重新擁有自信與價值。「我希望更多人知道,戒毒中心不是牢籠,而是讓人重新學會生活的地方。」他說,「只要願意踏出第一步,就有重新開始的機會。」
如今的他,經營自己的事業,偶爾幫助戒毒中心推廣反毒教育,用自身的轉變去影響更多人。「如果我能從那麼深的黑暗裡爬出來,那麼任何人都可以。」
在每一場演講結束後,總會有學生靦腆地走上前問:「哥,你真的完全不想再碰毒了嗎?」宇翔笑著回答:「我不需要毒品,因為我已經找到讓我快樂的事——活出真正的自己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