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毒為何難成功?因為毒癮者分不清身邊的好人與壞人

(照片:Filippo Carlot/Shutterstock.com)
毒癮者的人生,往往在混亂與掙扎中度過。毒品不僅摧毀身體,更侵蝕意志,讓他們逐漸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。許多人因為誤信身邊「壞人」的話,一再跌回毒品的深淵。那可拿雲林戒毒中心指出,想要成功戒毒,很關鍵的一點是,要有系統性的課程,讓毒癮者學會分辨誰是真正幫助自己的人,誰又是在破壞自己的生活。
當毒癮製造家庭衝突:阿力的故事
阿力因吸食 K 他命被母親發現。媽媽氣急敗壞,揪著兒子的耳朵怒罵,甚至失控地用衣架抽打他。阿力拼命掙脫,情急之下將媽媽推出房門,自己則躲進房間。母親雖然心痛流淚,但卻無能為力。
而此時,阿力傳訊息向朋友抱怨。這位朋友不僅是阿力最信任的好友,更是提供毒品的藥頭。他並沒有勸阿力,反而安慰:「別氣了,晚上我帶多一點K給你。」阿力看著訊息,心情舒服了,甚至開始挑選衣服準備去夜店。
對旁觀者而言,誰是好人、誰是壞人一目了然。但在毒品的影響下,阿力卻分不清楚。媽媽的憤怒雖然方式不當,卻是出於愛與擔憂;朋友的「安慰」則只是把他推進深淵。
當局者迷,為何毒癮者難以看清?
毒癮者的生活長期處於混亂狀態。他們的情緒被毒品操控,判斷力下降,價值觀扭曲。即便在清醒時,他們也容易被身邊錯誤的人影響,繼續做出傷害自己的選擇。
阿力的處境,正是許多毒癮者的縮影。他知道媽媽是為了自己好,但感受到的卻是痛苦與羞辱;相反地,朋友縱使身處毒品黑暗圈,卻能給他虛假的快樂與安慰。於是,他寧可相信男友,也不願面對真正愛他的母親。
「人生不再有低潮」:幫助成癮者分辨好壞人的課程
在那可拿雲林戒毒中心,有一門特別的課程叫做 「人生不再有低潮」。課程的重點,就是讓成癮者學會認識兩種人:社會人格者(好人)與反社會人格者(壞人)。
這堂課教導學生如何觀察、分析生活中各種人,從行為、特質、動機來判斷誰是真心幫助自己,誰則在暗中破壞。藉由這堂課,成癮者能逐漸看清人際關係的真實面貌,做出更健康的選擇。
阿力在完成課程後,深有感觸地分享:「我發現自己以前信任的某些人,其實一直在害我。相反地,有些人雖然方式嚴厲,但出發點卻是為了我的好。我決定和真正的好人保持聯繫,把那些壞人從生活中隔離。」
他補充道:「這堂課讓我第一次不靠感覺,而是用理性分析來判斷。我學會珍惜一直陪伴我的人,也下定決心遠離那些帶我走向毒品的人。」
戒毒不是孤軍奮戰:好環境才能讓人成長
雲林戒毒中心指出,許多家庭面對吸毒的孩子,常用責備甚至暴力來「矯正」。但這樣只會加深毒癮者的自卑與反抗,讓他們更容易投入「壞人」的懷抱。
相對地,專業戒毒中心能提供一個穩定、安全、沒有批判的環境。這裡的職員不會用負面情緒刺激學員,而是透過課程、陪伴與關懷,協助他們重新建立價值觀。當毒癮者發現自己仍有價值,能夠貢獻社會,他們就更有信心去對抗毒品。
戒毒從來不只是「停用毒品」這麼簡單。這堂課的關鍵在於:幫助成癮者分辨好壞人,學會選擇與誰同行。這不僅能讓他們避免再次落入毒圈,更能支持他們在康復的路上持續前進。
戒毒的成功,來自正確的選擇
阿力的故事提醒我們,當一個人分不清誰是真正的好人,誰是拖累自己的壞人,他的人生就很難回到正軌。那可拿雲林戒毒中心透過專業課程與環境,協助學員學會這門「分辨的藝術」。唯有如此,戒毒才不再只是口號,而能真正落實為長久的改變。
如果你發現家人或朋友陷入毒品漩渦,請不要猶豫,尋求專業協助。